银行人员忠告:从12月开始,去银行存款,一定要记得“3要2不要”
银行人员忠告:存款也有门道,这几点帮你省心又安心这几天,我在采访银行网点时,遇到了不少来存钱的市民。说起存款的事儿,大伙儿都觉得挺简单——把钱往银行一放就完事了。可我这么多年跑新闻一线,特别是负责民生报道以后,越发觉得存款里面的门道可不少。上个礼拜,我约了老同学小王喝茶。他在某国有大行干了十多年,从柜员一路升到了网点主任。闲聊时,他跟我掰扯了存款里的“3要2不要”,这都是实打实的经验。我琢磨着得给大家说道说道。说说第一个“要”:多跑几家银行对比利率。要说存款,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国有大行,觉得这牌子响、有保障。可你知道吗?国有大行的利率普遍偏低。我前两天去城东采访,碰到个退休的李大爷,他告诉我,自己特意去了几家城商行问了问,利率能比国有银行高出不少。算下来,存个二十万,一年下来差个七八百块钱呢。小王说,他经常遇到有储户抱怨,说早知道就多问问了。我寻思着,这事儿得提醒大家,存钱前多打听打听,银行又不收咨询费,多问问总没错。第二个“要”:看清楚存款方式。我采访过的储户小宁就说了一件事,让我印象特别深。他手里有二十多万存款,一开始想着一次性存三年。结果遇到个热心的银行大堂经理,给他支了个招:可以分成几份,比如说七万、七万、九万这么分,分别存一年、两年、三年。这样每年都有一笔存款到期,既能拿到高利率,又不会把钱都锁死。前几天我去社区做调研,碰到个退休教师,他就用这招儿:手里的养老钱分成几份,每年到期一部分。他说这么存,钱生钱的遇到急事还能周转。第三个“要”:存款期限要合适。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眼下不少人都奔着高利率去,喜欢存三年期以上的定期。可我采访过的理财专家提醒说,存多久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实际情况。前两天我遇到个案例,市民小李一次性存了五年期定期,利率是挺高。谁知道孩子要出国留学,急着用钱,只能提前支取。这一下子,就只能拿活期利息了,差别可大了去了。再说说第一个“不要”:别光顾着追高利率。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,有些小银行给的利率特别高,看着挺诱人。我特意找了几位金融专家聊过这事儿,他们说了,这里头得留个心眼。小王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例子。有个储户,看某家小银行利率比别家高了零点几个百分点,把养老钱都存进去了。后来那家银行出了点问题,虽说最后钱是要回来了,可折腾了好几个月,愁得不行。最后一个“不要”:别把钱都放一个篮子里。存款保险制度规定,每家银行每个储户最高赔付限额是50万,这是央行定的规矩。我认识的赵阿姨就挺精明,她把钱分散存在几家大银行,这样更稳妥。她说,钱少挣点没关系,主要是睡觉踏实。前阵子,我在基层走访时,遇到不少人反映存款的烦恼。有人存了大额存单,到期了想着再存,结果发现利率降了不少;有人嫌柜台排队久,想着用手机银行操作,结果因为不熟悉操作吃了亏。说起手机银行,小王特意叮嘱过:老年人用手机银行存款得特别当心。他说他接待过好几位老人,存款时点错了选项,结果买成了理财产品。这事儿我得提醒大家,特别是帮家里老人管钱的,手机银行是方便,但该去柜台的还得去柜台。最近这一年,我走访了不少银行网点,也采访了很多储户。有人说,存款利率是低了点,但架不住保本保息、安全性高。确实,在这个钱生钱越来越难的年代,保本才是硬道理。我记得采访时遇到个退休的徐大爷,他的存款智慧让我印象深刻。他说,钱不能都存死期,得留一部分活期,以备不时之需;也不能都存活期,那样利息太低,跑不赢物价上涨。他是把钱分成三份:一份活期,看病急用;一份一年期定期,准备随时转存;一份三年期定期,反正是养老钱,时间够长。存款这事儿,看着简单,里头门道真不少。我这么多年跑民生新闻,最大的感受就是:理财重要,但安全更重要。希望我今天说的这些,能帮大家管好自己的钱袋子。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强调,要保护好老百姓的存款安全。作为一名关注民生的记者,我也会持续跟进这个话题,给大家带来更多实用的理财建议。存钱不是目的,让钱更安全、更保值才是关键。大家有什么存款经验,也欢迎跟我交流,咱们一起学习进步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